79年许世友曾两次欲“解决越南”,中央紧急叫停:自卫目的已达到
序章:是可忍,孰不可忍
1970年代后期,随着越南当局不顾新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不断在中越边境挑起事端,制造摩擦,进而变本加厉地非法侵占中国领土,枪杀中国边防人员和边民,一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已经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是可忍,孰不可忍,1978年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对越自卫反击战指挥小组,并决定由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邓小平同志作为自卫反击战总指挥。
担任副总指挥的是时任国防部长徐向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聂荣臻。两位老帅坐镇中枢,统筹协调中央军委、总参、国防部备战工作。
1978年9月、11月,中央军委先后两次召开作战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对越作战问题。
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从1978年10月开始,广州军区、昆明军区的野战部队开始以“野营训练”为由,向中越边境地区大规模机动。
展开剩余93%11月26日,中央军委命令广州、昆明两军区负责同志:立即派遣战备值班部队开赴中越边境,支援边防武装斗争。
这一年,人民解放军已经停止了干部转业和士兵复员退伍,并征集部分已经退伍的老兵重新入伍。
中国方面的备战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而越南方面犹不自觉,仗着苏联方面的“撑腰”,在持续派兵挑衅,骚扰中国边境的同时,又派遣大批军队于12月悍然入侵柬埔寨。
12月8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做好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准备的书面命令,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对越作战进入了真正的倒计时阶段。
1979年1月23日,在邓小平同志访美前夕,中央军委组织了最后一次对越作战会议,确定作战决心,并具体部署作战行动方案。
当时,杨勇、王尚荣两位副总长,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和广州军区、昆明军区领导同志都参加了会议,明确反击战的目的是将云南、广西两处作战方向的敌人彻底歼灭。
中央首长要求部队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和牺牲也要完成这次作战任务,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参战部队应确保速战速回。
为了充分做好战役准备,军委作战会议提出作战准备至迟可到2月15日完成。
一、大纵深围歼:许世友的第一个计划
在这次会议上,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提出了一个几乎可称为是“灭国之战”的作战计划。
许世友认为,仅仅歼灭越南北部军区的几万人马并不足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很有可能越军在遭到我打击后还会发动更加疯狂的反扑。
目前我集结在中越边境两个方向的一线部队已经多达25万人,加上二线部队总人数将逾50万,还有20多万支前民工和民兵,如此大规模的部队调动,消耗的费用和资源是惊人的。
因此,我作战部队应当尽可能多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以免陷入长期战争的风险。
许世友大胆向中央军委首长建议:
一、利用越南国土狭长的特点,以昆明军区部队组成西线兵团进入老挝,然后往东截断越南中部,再向北迂回;
二、广州军区东线兵团从凭祥、友谊关一线直取谅山,最终与西线兵团会师河内,完全包围越南北部第一、第二军区部队;
三、根据情报,越南在中越边境部署正规军15万人,加上二线部队,总共16个主力师,超过30万正规军,此外还有民兵和地方部队超过10万人。
如果将之一举全歼,将基本摧毁北线越军的有生力量,随后解放军将掌握战局的主动权,是继续挥戈南下还是凯旋归国,就是政治层面考虑的问题了。
这一计划实际上有一些当年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时的影子,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北朝鲜人民军将美韩联军打得节节败退,一直退到朝鲜半岛南端的大邱一隅。
然而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7万多“联合国军”突然在半岛中部的仁川港登陆,从而一举将朝鲜人民军的战线截成两段,战局由此急转直下。
仅仅一个月时间,“联合国军”就将人民军从朝鲜半岛最南端一直打退到半岛最北端,若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0月25日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北朝鲜政权就已经不存在了。
从理论上和中央军委战前掌握的敌我双方情况来说,这一方案有一定的可行之处。
第一,当时越南已经实际上控制了老挝的外交和国防,老挝本身没有什么军队,仅有5万维持治安的越军。而这些越军都是二流部队,很难抵御我西线兵团的重兵突击。
第二,作为指导越南独立战争二十多年的“老师”,解放军许多高级军官都曾经作为军事顾问入越工作多年,对越南军队的作战风格,战术水平十分熟悉。
这就像孙猴子在如来佛的手心,翻不起什么浪花。
第三,大纵深迂回本就是人民解放军的拿手好戏,早在抗美援朝第一到三次战役中,志愿军就以大纵深迂回战术打得美韩军队找不着北,仅仅三个月就折兵7万多人,从清川江边一直败退到“三八线”以南。
到了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解放军又以大纵深迂回战术一个月歼敌近9000人,粉碎了印军部署在中印边境的主力,打得印方胆战心惊,五十多年不敢北顾。
一次性消灭敌人几十万的大仗,解放军不是没有打过。在1948年底的淮海战役中,华野、中野联合作战,仅仅一个多月就吃掉了美式装备的杜聿明集团30万大军,所以说30万越军还真不够看的。
第四,这一中央突破的战略真正厉害之处是“攻心”。1950年朝鲜战争时,人民军在三八线以南的部队有7万多人,但在得知退路被切断以后军心大乱,仅仅半个月就全线崩溃,伤亡被俘达5万多人。
越南方面此时的情况与当年的人民军十分类似,不要说刚刚侵入柬埔寨的越军没有什么群众基础,就算是越南南方也才“解放”三年,其政权根基十分薄弱。
一旦我军“腰斩”越南,包围甚至夺取其政治中枢河内,南方各省可能发生变化,数十万越军将不战自溃,那时南疆太平矣!
中央军委对这次自卫反击战的定调是“牛刀杀鸡”,这不就是“牛刀杀鸡”吗?
但是这个计划上报到中央军委时还是被否决了。邓小平等领导同志一看许世友的方案,就知道这是一出手就要人命的方案。
是的,人民解放军是可以给予越南军队毁灭性打击,可是新中国的决策者们除了军事目的,更加要考虑政治利弊和国际影响。
如果横断越南,歼其主力,那就不是自卫反击,是直接入侵了。像入侵他国这样的事情,除了某两个超级大国、英法、以色列、印度等寥寥数国以外,自从二战以来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国家干过。
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互不侵犯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外交原则,自从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以来,二十多年一直奉行不渝,所以,中央军委给这次战争的定调是反击,不是灭人之国!
虽然这次解放军是重拳出击,但只是要教训教训气焰嚣张的越南小霸,维护东南亚的和平与稳定。
二、雷霆万钧的反击作战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中央军委的部署许世友必须坚决执行。
1月5日,许世友在南宁开会讨论战役实施计划,军区主要负责同志、广西自治区负责同志、南海舰队和各军首长悉数到场,经过多方讨论完善,最终敲定了军区司令部起草的作战方案。
2月12日,军区第四次作战会议最终确认和落实了部队部署,许世友做最后动员说:“希望大家把这仗打好,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一仗打好!”
此时,自卫反击的号角已经吹响!广州军区所属6个军、3个炮兵师和高炮师,3个铁道兵团,2个特种兵团已在预定地域完成展开。
航空兵13个团加6个大队、高炮和地空导弹部队、南海舰队100多艘作战舰艇和海军航空兵百余架作战飞机已经就绪待命。
在西线,3个军和昆明军区部队1个独立师,2个炮兵师在张铚秀司令员部署下,于2月10日完成作战准备。
1979年2月17日凌晨,随着解放军数千门大炮在边境发出怒吼,9个军、29个师、合计56万余人的解放军部队以雷霆万钧之势攻入越南境内。
在西线战场,昆明军区参战部队只用2天时间就攻克了边境重镇老街,东线的广州军区部队闻讯不甘落后,奋勇杀敌。
2月19日,解放军55军163师在边贵祥师长、吴恩庆政委指挥下向越北交通枢纽同登发动进攻。
驻守同登的越军3师12团是越南方面引以为傲的所谓“英雄部队”,有“飞虎团”之称,该部队在开战之后即猖狂声称要“打到友谊关吃早饭,打到南宁过春节。”
结果,由于163师攻势猛烈,该团招架不住,大部分官兵不得不退守到被称为“法国炮台”的鬼屯炮台固守。
在多次劝降无果,强攻伤亡不断增加之后,163师根据支前民兵何国安的指点,从炮台天窗处灌入大量汽油和炸药包后引燃。
2月21日早上,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鬼屯炮台被炸塌了,负隅顽抗的1000多名敌人不是被炸死,就是遭活埋,越军“飞虎团”就此灰飞烟灭。
与其同时,进攻越北重镇高平的解放军41军、42军采用快速迂回的战术,以坦克部队开路,穿越茫茫的原始丛林,趁着越军猝不及防之际一举攻占了高平以南的东溪。
东溪被占领后,高平越军往南的唯一通路被切断,导致高平守军军心涣散,纷纷翻山越岭向南溃逃。2月25日,解放占领高平。
战争开始后,双方才发现战斗的残酷程度已超出了预期,越军利用北部地区多山的有利地形,在战前即大量构筑了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工事,这些工事隐蔽性强,生存力高,有的还分为地面和地下两层,对解放军进攻部队造成了巨大威胁。
越军的主防御阵地往往由多达4-5层环形阵地组成,一般都设置多处倒打火力点,在战役初期对进攻一方的解放军造成重大伤亡。
在石山上,越军往往利用有利地形上的天然岩洞、石缝建立火力点和屯兵点,设置重机枪、六零炮等各种火器,以点控面,内外结合,互为依托,令人十分头疼。
这就导致解放军的进攻变成了类似于“从石头缝里掏耗子”的费力活。很快,解放军不得不开始使用更加高效的火焰喷射器。
相比于子弹和炮弹,火焰喷射器十分适合清理洞穴,二战时的美军在进攻日军把守的岛屿时也特别钟爱这种武器,这是因为火焰喷射器喷出的火焰并非直射,而是像一条火龙沿着洞壁拐弯的。
这种火焰粘在身体上之后很难扑灭,突然出现的火龙往往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更妙的是,由于火焰燃烧会消耗大量氧气,就算敌人没有被烧死也会因山洞内氧气耗尽而窒息死亡。
同登、高平相继被占领,河内门户谅山的大门顿时洞开。由于大批越南民兵和地方武装伪装成平民对解放军实施突然袭击,造成大量零星伤亡,不断增加的伤亡数字让许世友怒火中烧。
2月28日,谅山北面的越军据点已基本被我扫清,3月1日,解放军55军集中兵力进攻谅山。
上午9点30分,东线兵团集中23个炮兵营,306门大口径火炮,对奇穷河以北的谅山市区发动了30分钟火力急袭,共发射炮弹一万多枚,使得谅山北区地动山摇,成为一片火海。
河内的越南官方电台曾经吹嘘“中国的大炮打不到谅山,谅山市区一片和平景象”,如今成为了国际笑话。
在谅山的越南守军血肉横飞,尸体狼藉,惊慌失措地向河内明码呼叫:“中国军队的火力太猛烈,所有的道路都被炸毁,我们简直无法抵挡!”
10时,55军各部队向谅山北区发动突击,经整天激战,到3月2日上午夺取了谅山全城的制高点大小石山,并再一次用连串炸药包和爆破筒炸毁了越军坚守的大石山三清洞。
上午11时许,连串闷雷似的巨响震动谅山全城,三清洞猛地腾起一股百余米高的烟柱,集结其中,以为可以和解放军放手一搏的几百名越军被全部消灭。
大小石山被攻克之后,谅山北区的越军见无险可守,纷纷放弃阵地南逃,到中午12点,55军已控制谅山大桥,兵临奇穷河。
2日下午,在北京的邓小平向许世友下达了停止进攻,部队不得越过奇穷河的命令。按照中央军委的意图,自卫反击的目的已经初步达到,接下来就是将战争控制在一定规模内的问题了。
然而,肉烂嘴不烂的越南当局为了自欺欺人,竟然要求新闻部门对外宣称“中国军队在谅山碰得头破血流,坚如钢铁的谅山永不可摧”云云,企图迷惑国际舆论。
面对黎笋集团的疯狂行径,中央军委调整作战目标,命令东线兵团“争取自卫还击作战更大胜利”。
3月4日早上6点50分,解放军以6个营兵力强渡奇穷河,完全控制谅山大桥,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谅山市南区,到下午3点左右,解放军已继续向南前进5公里,其前锋距离河内不到150公里。
这一天下午,越军308师虽然奉命向谅山发动反击,但除去死伤累累之外一无所获。
谅山被攻克使得黎笋集团惊恐万状,因为此时河内以北已无险可守,解放军坦克部队只需两三天即可抵达河内城下。
此时越南已发布全国总动员令,在河内的越南政府部门纷纷南逃,越军开始在市区街道修筑工事,做巷战的准备。
然而3月5日新华社却发表声明:“自卫反击作战现已达到预期目的,从1979年3月5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三、进军柬埔寨:许世友的第二个计划
在撤军途中,许世友得知侵柬越南军队主力已自柬埔寨回撤的消息,遂再次向中央军委提出建议:从广州军区抽调4个军援助柬埔寨,将越南军队完全驱逐出柬国境。
此时,越军在北部的主力已经基本被我军消灭,在柬越军主力被迫撤出,其南线空虚,万无抵挡我四个军的能力。
此方案的有利之处有二:
其一,越南入侵柬埔寨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我军出兵助柬,是以正义伐不义,以有道讨无道,大义上名正言顺。
其二,进军柬埔寨,相当于在越南的腹部插了一把刀子,从此北压南迫,使得越南再不敢兴兵北向。
但这个计划还是被中央军委否决了,因为自卫反击的目的已经达到,而苏联军队在北部边境蠢蠢欲动,如再继续战争,将可能导致我国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
速战、速决、速撤,这是此次反击作战的主要执行思路。
在撤退回国的路上,许世友眼见越北的大多数基础设施、工厂、学校都是当年中国援建的,甚至在谅山的仓库里还有许多当年中国人民饿着肚子送给越南的大米,心里越想越是气愤。
我军坚决执行了中央军委的命令:
一、 摧毁撤退途中经过的交通基础设施,并在撤退途中埋设地雷,防止越军利用熟悉道路之便反扑;
二、带走尚存的中国援越物资,如果不能带走的全部就地销毁;
三、摧毁撤退途中所见的当年中国援建越南的重工业设施。
令战士们痛心的是,这时自己亲手炸毁的都是我们当年亲手盖起来的,或者用中国的钱和物资盖起来的,但是宁可炸了也不能给白眼狼。
3月16日,解放军全部凯旋归国,为期一个月的自卫反击战中,东线兵团共毙敌3.4万余人、伤敌5100多人、俘虏1300多人,西线兵团毙敌1.35万余人,伤敌2100多人,俘虏800多人,合计5.7万余人。
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结束后,不甘心失败的越南当局果然再次在边境地区进行挑衅,但通过两山十年轮战,最终中国还是拖垮了越南。
许世友当年所构想的“一劳永逸”的作战方案,被中国领导人通过另一种更加隐秘的途径实现了。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