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蚌之败:刘汝明南线作战的奇葩事
说完李延年,我们再说刘汝明的第四绥靖区,被改称第8兵团后,在打通津浦路作战时的一件奇葩事。
该兵团(此前为第四绥靖区)到达蚌埠后,兵团部驻在蚌埠城内淮河岸边的宝成面粉公司。第68军(欠第119师,在开封战役时被歼,正在重新组建中)驻在蚌埠北的新马桥附近;第55军(缺第181师米文和部)驻在新马桥西北的新集附近地区。
11月15日,中原解放军占领宿县,徐蚌间铁路运输中断。15日前,解放军占领固镇,并渡过浍河,占领湖沟沿河各据点。22日黄百韬部被歼,随后驻灵璧的第12军第238师被歼,造成铁路以东空虚。李延年令第99军进至浍河、澥河地区,对东警备,保障侧翼安全,同时相机收复浍河南各据点,将解放军压迫至浍河北岸。24日以后,国防部决定北线各兵团由徐州沿铁路向南攻击,同时令南线各兵团沿津浦路北进,策应大军南下。
蒋介石为表示对刘汝明的倚重,又特派政工局局长邓文仪代表前往慰劳,鼓励该兵团向北进犯。刘汝明一面令第68军刘汝珍部向固镇攻击,一面令第55军曹福林部向固镇以西浍河南岸湖沟据点攻击。由于北线南攻不得逞,遂改变作战计划:南线以第68军固守固镇,以一部进出任桥,将第55军撤回澥河南岸。刘汝明部参与打通津浦路作战,即告结束,除了下文我们要说的奇葩收复固镇战事之外,今天就说说第55军是如何突然撤回澥河南岸的。
展开剩余70%11月26日,就在第55军攻占澥河北岸,准备向前继续攻击前进之时,顾祝同突然接到空军传来的“确切消息”,有一股共军,约有数万人马,正朝着蚌埠方向扑来。空军判断,肯定是解放军又出奇计,舍近求远,避实击虚,一面阻击强大的杜聿明集团南下,一面如一把尖刀般直插蚌埠,会合此前在此的部队,消灭实力并不强大的第6、第8兵团或一部,亦有可能占领蚌埠,然后回师加入歼灭黄维兵团的序列。
空军的报告和判断,让正在蚌埠前线督战的参谋总长顾祝同大惊失色,他急忙命令,已经攻击到澥河北岸的第6、第8兵团各一部,通过铁路桥,向澥河南岸撤退,以免进了陈毅、刘伯承的圈套。
正在向前进攻的两个兵团,一时惊慌失措,急忙后撤,可惜,澥河之上,只有一座铁路桥,于是,第55军和第6兵团的一部进攻部队,一下子便涌了过来,挤到桥下摔死、淹死的不计其数,乱军之中,更有开枪相残者,跳桥逃生溺亡者,哭天喊地,一时溃不成军,丑态百出。
到晚上的时候,“解放军”的大部队终于到达了,就在各部在恐惧中准备迎战之时,对方却高喊起来,原来是自己人。
这股“解放军”是从哪儿来的呢?那就要回答一下很多人的疑问了。此前我们一直说的第12军,只有一个第112师于一凡部,难道第12军只有这样一个师,非也。今天,我们就要说说第12军另一支部队第238师的故事了。这个师的师长叫徐有成,东北军旧部,第12军在兖州战役被歼灭大部之后,第238师进行了重建、整补,就驻在离徐州、蚌埠都不太远的灵璧县。
随着第107军的被迫投诚,宿县的解放,徐州外围也仅仅剩下灵璧这一个孤立的据点了。粟裕不是把他忘记了,而是一时半会腾不出手来,更何况此时的第238师,已经成了一只瓮中之鳖。
第12军238师,说是一个师,也不过5000人左右,武器装备较差,且多是新兵,战斗力并不强。灵璧城中,加上灵北、灵西、灵南三个联防大队900余人。一支6000人的城防队伍,龟缩在灵壁城内,构筑工事,妄想坚守。虽然刘峙和李延年都已经把其舍弃了,可他们还不时地和徐州、蚌埠之敌联系,做秋后蚂蚱般跳跃。
在淮海战役开战之初,解放军江淮军区独立旅和34旅在中共灵璧县委配合下,实施了对灵璧县城的包围,决定拔掉这颗钉子,扫清徐州外围残敌。可是,地方武装毕竟是地方武装,把灵璧县城给围了起来,却打不下来。11月23日,也就是黄百韬兵团被歼次日,华野代司令员粟裕指示第13纵队到灵璧接防,并迅速解放灵璧县城,歼灭这股残敌。
13纵的到来,让第238师的灭亡没有了任何悬念,25日清晨,灵壁解放,第238师大部被歼灭,师长徐有成从城墙的一个豁口处逃脱,率残部数百人向蚌埠方向一路狂奔。
徐有成这样一跑,引来了从徐州方面败退出来的残兵、国民党行政官员、随军家属、逃亡地主、流亡学生,各色人等,纷纷加入,如同滚雪球一般,在逃亡的路上不断壮大着,散乱而庞大地向蚌埠方向逃奔。这支庞大的队伍终于成了蝴蝶的翅膀,被国民党的飞机捕捉了个正着。于是才有了上面精彩的一幕。
刘汝明闻知自己的第55军受到如此窝囊的损失,大怒,质问顾祝同,是如何指挥部队作战的?顾祝同汗颜,因为他此时已经知道,原来那支所谓的“奇兵”,是自己的败兵徐有成部。
故事的最终结局是,顾祝同不好意思,灰溜溜地回南京城去了,刘汝明也就借机把部队撤了回来,于是,轰轰烈烈的打通津浦路作战,便在刘汝明的第8兵团谢幕了。
发布于:天津市